官老爺們拜託別鬧了

教部出怪招 學生簽約不自殺2007/03/15【聯合報/記者肇瑩如、薛荷玉/澎湖縣—台北連線報導】 教育部最近發函各縣市,要求國中小學老師找出有自殺傾向的學生,要學生簽「不自殺約定書」,還發下評量表,要老師了解學生「會用何種方式自殺?」「打算何時自殺?」輔導老師抱怨說,教育部把老師當成「算命仙」了.... 教育部的官老爺們,你們是真的不懂還是要搞笑?你們是在辦公室裡坐久了,腦滿腸肥到腦細胞都被脂肪取代了?還是在辦公室裡坐得閒到發慌想找點樂子? 你們到底有沒有想要真正去了解"自殺"這件事,(難道你們都以為你們就像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一樣自以為包山包海什麼都懂?)你們有沒有想要真正去了解"學生"的困境在哪裡?你們以為自殺的解方就會在你們的辦公室裡靈光一現地出現於是拯救這些自殺的生靈? 笨也要笨得有點程度。我相信看到這則新聞的人十之八九都嗤之以鼻,難道教育部的人都是如此有著與眾不同的讀到見解? 想自殺的人,連親情都可以不要了,他會在意這紙合約?如果孩子們已經學會為"簽合約"這件事產生責任感,何以民法刑法皆不接受未成年人的簽署文件? 啊... 我知道了!你們一定是犧牲小我,讓我們臭罵你們,轉移那三隻小豬、部長信箱髒話回函、神經錯亂的十二年國教這些新聞的注意力吧。真是用心良苦,佩服佩服。

0 Comments

Juicy?

不知從何開始流行女用運動褲在屁股處印字有印著brand names, New York...可是今天在公車上看到一位女士褲子上印著"Juicy"OMG是因為常常水瀉拉肚子而juicy?還是因為太肥滲油而juicy?脫俗的品味增添許多想像空間饒了我吧....

0 Comments

誠懇認真的聲音-梁靜茹「燕尾蝶」

其實開始聽幾次這張專輯,我覺得沒有得到金曲獎是有道理,雖然我對這個獎很感冒,不過我確實覺得梁靜茹這次在演唱部份,的確不如前幾張嚴謹。 可是在多聽幾次,卻又發現,這不嚴謹讓她的聲音更有感覺。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在前陣子在李宗盛演唱會中她的演出造成我的觀感的改變。但,如果有機會,你真的該聽聽/看看她的現場演唱,你真的能感覺到她獨特的「溫柔的迫力」。 有些歌手有高亢的音域,有些有渾厚的嗓音,有些有激昂的聲音表情,都能營造歌聲的張力。在梁靜茹之前,我們都這麼認為。梁靜茹都沒有這些特質,但她柔弱的聲音裡卻有著一種讓人心糾結的極大極大張力,在她溫柔的情歌裡,你不能被那些優美的旋律吸引去而忽略這個張力。 這張專輯唱片公司希望營造破繭而出的不同的梁靜茹,有沒有突破,見仁見智。但這張專輯的確每首歌都值得仔細品味,因為從一個聽眾的角度來感覺,讓人覺得每首歌都是用主打歌的企圖在製作著。至少我是這麼覺得。 「我是幸福的」的旋律是這張專輯裡我最喜歡的,雖然梁靜茹這首歌唱得稍嫌用力了,可是整首歌所營造幸福感,卻讓人聽得心都酥了。 我覺得比較失敗的一首歌是「我都知道」,這首歌的前奏,真的,把我耳朵弄痛了,而且就算聽完這首歌,也不知道那「傷人」的前奏用意為何。如果中規中舉地發 揮這首歌本來編的acoustic guitar based rock,其實就夠好了,那前奏與後頭幾個電音真是畫蛇添足了。啊,這歌是陶喆做的?! 再說到「茉莉花」,這首歌是我在這許多年中,聽到最最最棒的一首歌。誰說好聽的歌一定得是琅琅上口的旋律,誰說好聽的歌一定是平平的主歌加上激昂的副歌的 公式,誰說翻唱老歌一定只能在編曲上動手腳。大家從小都在唱茉莉花,卻從來沒人去想,為何將茉莉花摘下,卻是送給別人家?姚若龍卻將這點巧妙地串連到一個 女孩子的心情,男孩呀,你直說我好,比誰都好,卻又無意要我,而將我介紹給其他幸運的男孩,為什麼呢?簡單的詞,簡單的編曲,簡單的旋律,聽眾卻可以有極 大極複雜的想像空間。當聽眾心裡的腳本行走至此,梁靜茹幽幽唱出原曲的茉莉花,每次聽到這裡,我的淚腺就不由自主起反應。你以為就這麼平鋪直敘唱完茉莉花 結尾?不,梁靜茹把最關鍵的兩句歌詞(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留空。才發現歌曲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這個串接的關鍵點(雖然歌詞小本裡有,我不知道是 編輯疏失,還是歌裡的留空是梁靜茹臨時起意的)。至少我覺得這樣的安排有感覺極了。 其他幾首沒說到的歌,雖然沒太有特色,可是都還是讓人感受到梁靜茹是很誠懇很認真地對待每首歌的每個音符,不管低吟的主歌還是搧情的副歌。 讓我愉快地聽完這張專輯還要謝謝這張專輯的各位製作人,你們沒有因為市場喜歡芭樂情歌而讓屈服,也沒有因為流行天后都得跳保齡球瓶舞(就是歌手站中間,其他伴舞以保齡球瓶排列陣式熱舞,據悉似乎是不藍泥小天后帶起之風潮),也讓梁靜茹淪陷。大感謝。 別怪我太感情用事,光是有「茉莉花」這首歌,我就給這張專輯thumb-up!

0 Comments

創作力旺盛?

當賢妻看到我的這個blog時說了一句你創作力真是旺盛...其實這些哪是創作啊只是從前每每聽聞後腦子有些感覺卻總是想不深或很快遺忘所以想用這個方式強迫自己把事情想透徹些或留下點記錄也讓自己不要忘記思考書寫辯證的方法就只是這樣而已

0 Comments

電影

好萊塢的神鬼無間,香港的無間道。 看到Martin Sheen/黃秋生被黑道丟下樓慘死的那一幕,不難過的,大概不是人吧。 可是在難過的那當兒,我突然想到在這部電影裡,除了卡司表上的人的死外,到底還死了多少人?又想到美國的一些戰爭片,香港的古惑仔片,甚至成龍的搞笑動作片,日本不見血的強拔辣武士片,裡頭隨隨便便不是死一堆就是掛一打。 當然,這些都是演戲,可是也因為電影的娛樂效果,讓我們對於"死亡"這件事,變得十分麻木。這些橫屍遍野,也許是罪大惡極的壞蛋,也許是冷血殘酷的恐怖份子,但每個不都是一條生命?不都是某些人的親人子女父母伴侶?可是緊湊的電影情節總是讓我們對他們的死亡輕輕帶過,沒有時間替他們惋惜禱告不捨難過。 所以,看賽車片血脈賁張的年輕人,在出事的當兒才發現,電影裡沒有這麼痛啊!電影裡撞死人怎麼沒看到要賠錢坐牢?拿著刀亂砍的混混,在被別人砍到時,才驚覺,電影裡的主角怎麼都不會被砍到?而且被砍怎麼那麼痛啊!沒經歷過戰亂的年輕人們,以為不惜一戰地堅持理想是如此理所當然,當真正碰到戰爭,才發現沒電沒冷氣是多麼不舒服,超商沒開門要吃什麼?房子被炸垮了要住哪裡?炸斷一隻手一條腿怎麼會那麼痛? 電影延伸人類的想像力,同時也麻木了人類的感官與思考。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