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出口

也許是個性問題無時無刻不在累積情緒而累積的情緒總是在不經意且不該時洩出人們總說要有情緒發洩的管道但那是什麼?有人花錢血拼可以紓解對我那是更大的壓力有人說運動消耗體力對我來說運動更要專注肌肉運用的復健以避免舊傷復發與情緒扯不上關係有人說渡假休息去那只會讓我更掛記本來就擔憂的事有人說宗教也許是慧根不夠佛祖不打算救我出口究竟在哪裡?

0 Comments

汪佩蓉的「愛情魔力」

有段時間,十分厭惡了在太平洋上空的往返,在機艙的耳機裡發現了旅途的安慰劑-George Benson。後來,我聽到了愛情魔力這首歌。 這首歌收錄在汪佩蓉的第二張專輯"It's you"裡,不是主打歌。 這首歌的編曲,以弦樂為背景,搭配著淡淡的爵士吉他,以及華麗卻很清爽的節奏,與爵士吉他大師George Benson的風格十分神似,這也是我喜歡這首歌的原因之一。華語樂壇,似乎還沒有這樣的嘗試。而這首歌,竟然大手筆越洋在日本當地編曲也由日本樂師擔綱演出。 汪佩蓉的歌聲的爵士味,說實話並不夠成熟,但也算水準。並沒有讓精彩的編曲與演奏浪費了。 說到汪佩蓉,她實在是一個令人不知該如何評價的人。她有讓我一點都不想聽第二次的專輯"只要你快樂",更有讓我一聽抓狂的一系列啤酒電台廣告。但她也有張智成的"下次再見"的詞曲創作,她也有童安格的"青春手卷"的精彩和聲,她也有這首讓我一聽再聽的愛情魔力。

0 Comments

記憶的矛盾

蒲老師的青青子衿的公告寫著,"我必須在忘掉之前,記下這一切...",想到我矛盾的一生。 媽總說我有很好的記性,可是我卻不斷在擔心受怕忘了這漏了那的恐懼中度過每一天。媽說我小時候坐車經過的地方都過目不忘,可是我會穿著拖鞋上幼稚園的娃娃車。 最嚴重的記憶恐慌總是在星期天晚上的綜藝100時發生,在上課前一晚,我的心裡都會莫名地不安起來,本來以為是抗拒上課或是嘆息假期就這麼過去了。長大後發現似乎是因為無法回想起這個假期到底做了什麼而惶恐蹉跎光陰故不能原諒自己。 所以長大後,總是需要一些工具,來記錄自己做過的一些事,讓健忘的我不至於因為健忘而懷疑日子是否過得有意義。工作日誌、萬用手冊、到這個blog,多少安慰一下自己不是渾渾噩噩度日。 諷刺的是,痛苦的記憶卻往往抹不去(功夫裡的肥聰說過:記憶是痛苦的根源),比如說,國中一年級有天拎著一袋垃圾到樓下,所有鄰居紛紛將垃圾袋高高拋入垃圾車,矮小的我見狀也如法泡製,殊不知媽媽並沒有把垃圾袋綁住,所以拋出的垃圾袋像是國慶煙火般滿天飛舞,羞愧的我當場不知所措低頭衝回家。身後隱約聽見「哪家的小孩啊...」。這場景每隔幾天都會浮出,持續了近三十年。 雖然沒有忘記,這麼多年後,第一次誠實地寫出來,算是對清潔隊員遲到的歉意。 至於真的該記的事,卻時常忘記,有時回想中午午餐吃了甚麼想很久想到很生氣。更不用說老婆要換電池的手錶放在背包放了一個禮拜。

0 Comments

梁靜茹的「第三者」

第三者這首歌,收錄在梁靜茹的「美麗人生」專輯第三首。 自從李宗盛不太寫曲以後,他的詞反而比先前的歌更有韻味更有感覺。這首是其一。 你的話我曉得 無論你說得多麼溫和某一些難解的隔閡 把愛傷害了那多不值得 沒什麼好怪的 我已經乏力繼續拉扯沒有誰非愛誰不可 就算變心了也非罪不可赦 她只是最最無辜的第三者就算她消失此刻 告訴我能得回什麼呢責怪她又憑什麼呢 她只是無意闖入的第三者我們之間的困難 在她出現之前就有了雖然我憤怒 但是我明白的把過錯讓她去揹著 那是不對的 HEY 女孩你聽著 所有愛情都有競爭者我不妒忌你們快樂雖然我人生因此有曲折 他還是不錯的 我們的選擇不是巧合妳用青春大膽假設 我卻將失去活成一種獲得 這首歌的第一段,梁靜茹唱得極佳,我覺得也許是除了辛曉琪的領悟之外,讓人感覺最痛的一首。這要歸功於深刻的詞與梁靜茹柔弱、乏力的詮釋。但是,這首歌的 後半的編曲,卻讓這首歌的「痛感」大打折扣。加重了節奏,固然讓這首歌不至於整首過於單調沈悶,但那木吉他的節奏,實在也未免過於「振奮」。尤其是接近結 尾的部份,和聲、弦樂、節奏,簡直把歌聲都淹沒了。 編曲與作曲者是同一人,其實作曲者該慷慨點,交給其他人編,也許無法完全傳達曲的感覺,但也不至於毀掉一首那麼好的詞。

2 Comments

小心使用網路上的表情

一位久未謀面的大學同學突然用Yahoo messenger與我聊了許久 在道別時他打了一個 我真是傻了眼想到對話中我的公司規模不及他的數千分之一我就是個不折不扣的loser了嗎? 當然更多的可能是他根本不知道這個臉的意思 讓我想到我們在使用的這些internet溝通媒介其實全是外國人發明的所以或多或少有些我們未必會注意的小細節 就像許多年前打開某位同事的email裡頭簡單的幾句話通篇大寫字母讓我也嚇了一跳以為我哪裡觸怒了她 結果是她根本不知道整句大寫字母是很強烈的文字表情 網路媒體通常無法看到對方表情所以常用文字、圖形來代替所以也很常產生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或是言者有心但聽者無意的溝通落差 也許不知者無罪但是不去學習還是容易貽笑大方甚至釀成大禍還不自知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