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化為數字

大二開始接觸生物統計學,一直到自己去教生統實習課,那時面對一堆算式與數字,對於自己有那麼一點自滿。 前陣子參加一場研討會,一位老師講她分析健保資料庫,已經忘了細節,只記得她講到肺癌時,說累積人年數很少,因為都很快就掛了,外加哈哈哈三聲。 霎時驚覺原來一條人命變成數字後,在其他人的心裡是那麼地沒有重量。包括在學校時期的我自己。 關在家裡的三個星期,每天中午例行的數字公告,大部份的我們應該也都麻木無感吧。除非你自己或至親最愛是那些數字裡的其中之一。人之常情無需自責,惟若是專業人員的眼裡看到那些數字心裡浮現的不是病患的痛苦掙扎家屬的悲慟哀鳴,事情就難辦了。

0 Comments

石田三成

 「これぞ 我が正義。」(這就是我的正義)這是片中石田三成在赴刑場被處決前說的最後一句話。身處於 1600 年時的「正義」二字,與時下的「正義」的語義,有相當程度的差異。身為武士所謂的正義,與其他人的正義,也有不同。石田三成自幼被豐臣秀吉帶回,他怎麼會不知道豐臣秀吉的荒誕昏庸,他怎會不知道豐臣秀吉的統御問題。但他仍以家臣之姿,清廉善治領地,也希望以自己的影響力讓各大名都能好自為之。歷史有多種說法,如果根據石田三成的旗幟「大一大万大吉」(萬衆為一人,一人為萬衆,則天下太平也),他所堅持的正義是希望豐臣秀賴繼承豐臣秀吉,而非自身利益。與一心奪取天下而無所不用其極的德川家康自然要有一個對決。即使知道德川已經以各種計謀拉攏眾多大名而毫無勝算,石田仍執意開戰。得天下者,並非都是正義之師,歷史一直在重複著。而我們這些不願放棄理念者,每個人都是石田三成。

0 Comments

追求完美是妄想

追求完美是一種妄想追求無病無痛是一種妄想當買了一部新車,一切都很完好時,很快樂。當車子開始出現一些問題、小孩打翻一杯果汁、被莫名刮傷,會想去修復是常情。但如果希望車子能永遠都像新車一樣完美,就是妄想。妄想伴隨而來的就是痛苦。對車子的妄想所產生的痛苦,再買一台新車就能解決。但其他的事都能如此嗎?生了一個孩子,嬰兒很可愛,很快樂。當孩子開始哭鬧、生病、受傷,會想安撫照顧是常情。但如果希望孩子永遠都乖巧無比健康快樂,就是妄想。妄想伴隨而來的痛苦,能用換一個新孩子解決嗎?年輕時身強體壯,很快樂。當身體開始有些病痛時,去治療、復健是常情。但如果希望身體永遠像年輕時一樣無病無痛,就是妄想。因為妄想伴隨而來的痛苦,能用換一個新的身體解決嗎?知道其實世間所有的事都不會永遠完美,就不用再珍惜愛車?不用再悉心養育孩子?不用再照顧自己身體了?這就是許多佛學詞語被冠上出世、消極、悲苦、負面思想的典型。之所以想去除妄想,是希望避免自己對絕對會失望的事還一直滿懷希望,最終抑鬱痛苦。努力盡力,但心裏對於勢必要失望的事也有了準備而平心看待,不僅對達成的事快樂,對於未臻完美也不痛苦,不才是究竟的離苦得樂嗎?

0 Comments

關於喝酒這件事

 認識我的人應該知道,在去年以前,我幾乎是滴酒不沾的。因為過去看到父親因為酒醉屢屢失態的模樣而讓我對酒極度反感。然而,當日子累積,人世糾葛,我才赫然發現,父親一定也跟我一樣堆了那麼多那麼多的壓力,需要一個逃開的短暫時刻。只是當時的我不理解他心裡的那些難。現在每拿起酒瓶,心裡都在跟父親敬一杯。敬那位只要講超過三句話就會不對盤吵起來的爸。在我從書房開始拼夢想不久,父親就倒下了。我幾乎沒幫上任何事,只顧自己每天日夜拼搏。最後也沒能陪他失去呼吸。一個年輕父親,從面對孩子呱呱落地哭鬧不已的手足無措,到孩子青春期的反叛忤逆,再看著孩子成家立業離去。他的愛,不懂如何傳達,不知如何拿捏。也許在外頭得意地炫耀,回到家後也只能躲進房裡喝酒,讓自己的不清醒撐過那段不知該如何共處更不知道如何自處的尷尬的時間。好像活懂了,但也來不及了。-------------------------------------新寫的舊歌詞曲:李宗盛比起母親的總是憂心忡忡  是啊   他更像是個若無其事的  旁觀者刻意拘謹的旁觀者   遺憾  我從未將他寫進我的歌    然而天曉得這意味些什麼  然後我  一下子也活到   容易落淚的歲了當徒勞人世糾葛 兌現成風霜皺褶爸  我想你了到臨老  纔想到要反省父子關係  說真的  其實在回答自己敷衍了半生的命題   沈甸甸的命題它在這裡  將我拽回過去    像個終於靈驗的咒語  那些年只顧自己   雖然我的追求他   無能  也無力參與只記得…

0 Comments

Home?

放下過去,讓自己融入一個新環境,新學校、新工作。 20 年前轉職,不管再努力,同事還是給了 No. You're not XXXXX-ish yet.  這樣的評語。最後大家是熱熱鬧鬧地吃了烤鴨把我送走,但我也懂了 I've never been part of them. 幾年前再冒出了唸書的念頭,也戰戰兢兢努力準備了。到了試場才知道,這是準備給原本這學校的畢業生或助理繼續生活的位子。公開招生是為了符合教育部的規則,外人事實上並不歡迎。 鼓起勇氣轉了一個產業,讓自己從最基層做起,徹底放下所有技能與經驗,只為學習這個新領域。換來的仍然是兩光的名號。 也許我真的駑鈍不受教吧,到哪都不是家。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