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喆「太美麗」

看了專輯介紹寫的音樂心浪漫....啊,這次終於能放鬆聽陶喆。 倒不是說我不喜歡陶喆憤世忌俗、關懷社會的那一面。事實上,因為跟他同年紀,也有類似的社會觀點,對於他之前的幾首抒發非關男女情感的歌,感到即使在音樂 界也有社會良心的聲音而深受觸動。但是生活壓力已經夠大了,有時還是希望放輕鬆點聽音樂。而且先前幾張專輯裡頭的抒情歌,每首我都極為喜歡,於是對這張專 輯有特別期待。 可是聽過一輪後,心中有些許疑問。 一開頭的"太美麗廣播電台",就令人有點丈二金剛,後來發現是為了要串連"忘不了",算是有了點頭緒。但如果說到這首"忘不了",我也有點小意見。雖說 顛覆經典老歌算是陶喆大部分專輯的慣例了,先前的幾首也算是顛覆得讓人讚賞,望春風、夜來香,都有些新意,但弄太多,不免有讓人覺得是為顛覆而顛覆,即便 這首忘不了,不管在編曲或演唱都很有水準,但是這次的編曲與製作,似乎完全沒考慮到與歌詞意境的配合。而且放在這張專輯,與其他歌曲完全格格不入,都讓人 覺得可惜了。 從第三軌開始好像突然進入了另一張專輯,也是令人驚喜的開始。一直到專輯結束,不管是慢板、快歌、抒情、諷刺,每首歌都只能用個"順"字形容,讓人很舒服 地聽完這張專輯。safe的旋律,加上不挑釁聽覺的編曲,雖然讓人覺得這些弦樂與電吉他好像時光倒退了幾年,可是聽來就是舒服。 裡頭若要挑剔,大概就是與蔡依林的"今天你要嫁給我",如果這首歌就是設定成芭樂的KTV用途,其實是很成功的(至少辦公室同仁以壓倒性優勢覺得這歌太好 聽了!)。但我就是覺得蔡的音色頗為怪異,不知道是蔡原來的音色就這麼糊,還是混音搞的,而且似乎加工添料不少,後半更像是加了兩三層的合音去疊厚度。 其次,這首歌的rap部份,遣詞用字實在也"樸拙"的可以了。最後,也是我覺得最大的敗筆在結束後的結婚進行曲,裡頭參雜的蔡依林的笑聲,真的令人覺得 彆扭不自然透了。 還有,在聽到這首歌的前奏的口琴聲時,腦子裡隱約冒出許久以前的一首歌,數天之後突然想起,原來是11年前陳淑樺的"淑樺盛開"裡的"說,你愛我"。一模一樣的音色,神似的行進,同一個樂師(Dino Soldo),陶喆在淑樺盛開中,也擔任了半數歌曲的製作人。 在聽CD時跳過前兩個tracks,就像享受一杯滑溜順口的咖啡般聽陶喆。

0 Comments

張惠妹 「Bad boy」

1996年,有天建復回辦公室時說他剛去參加了飛碟電台的開幕記者會,聽到一個令人驚艷的女聲,他那時就斷言這女生一定會大紅。 這女生就是張惠妹。 我雖然陸陸續續也買過不少張她的專輯,但從來不是她的忠實歌迷。但是最近翻出這張Bad Boy,才突然發現這張精彩的專輯。 Bad boy,我對那個眼花撩亂扭動肢體的MV還有些許印象,但最令我著迷的還是這首歌的編曲,這首的空心吉他的精彩,在我心裡大概只有童安格的青春手卷能匹敵。品味這首歌,真的要使出一個高檔耳機或是喇叭,樂器聲豐富但不雜亂,混音也拿捏得恰到好處,音樂與歌聲的層次感十分清晰,想像中錄製這首歌的現場,一定是所有樂師、合音、歌手,每個人都大呼痛快!而這種淋漓盡致的痛快,一定是所有元素都有高水準才辦得到。(我在想如果一個硬逼高音節奏感遲鈍的偶像歌手頻頻NG,再棒的歌也會被搞砸。)這首歌也讓我感覺,真正動感的音樂所搭配的舞步,就算阿妹只是自然流露地扭動身軀,這種舞姿也強過那些所謂苦練舞藝的小天后們數百倍。

0 Comments

孫燕姿的「天黑黑」

剛好翻出孫燕姿的第一張專輯回味一番,聽到這首天黑黑。彷彿記得這首歌當年得到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 這首歌的曲,聽起來的確很不俗,也很特別。加上孫燕姿的唱腔,讓整首歌的感覺很好。 但是,我聽完歌後忍不住將音響關掉,仔細想一下。 我的小時候 吵鬧任性的時侯我的外婆 總會唱歌哄我夏天的午後 老老的歌安慰我... 外婆唱的是台灣民謠天黑黑,而天黑黑這首歌的內容是這樣的: 天烏烏 卜落雨 阿公仔夯鋤頭仔卜掘芋掘啊掘 掘啊掘 掘著一尾辿鰡鼓咿呀嘿都真正趣味 天烏烏 卜落雨 阿公仔夯鋤頭仔卜掘芋掘啊掘 掘啊掘 掘著一尾辿鰡鼓 咿呀嘿都真正趣味 阿公仔卜煮鹹 阿媽仔卜煮汫二個相拍弄破鼎 咿呀嘿都啷噹叱噹嗆 哇哈哈阿公仔卜煮鹹 阿媽仔卜煮汫二個相拍弄破鼎 咿呀嘿都啷噹叱噹嗆 哇哈哈弄破鼎,弄破鼎 弄破鼎 咿呀嘿都啷噹叱噹嗆 哇哈哈 哇哈哈 哇哈哈 哇哈哈 這首民謠,說的是台灣北部的多雨天氣形態,還有趣味的農居生活。阿公拿鋤頭要挖芋頭,卻挖到了一尾泥鰍,阿公阿婆為了要如何料理這尾泥鰍打起來,還把鍋子打破了。曲末是歡樂的笑聲。 孫燕姿的天黑黑的結尾是這樣唱的 天黑的時候 我又想起那首歌突然期待 下起安靜的雨原來外婆的道理早就唱給我聽下起雨 也要勇敢前進 好吧,這首孫燕姿的天黑黑,作者感觸著成人生活、感情的複雜,作者的外婆到底傳達了什麼樣的道理?如果阿公阿婆間鹹甜的爭執能讓作詞人如此傷感,我也只有佩服。

0 Comments

郭子的「關於離別」

許多人認識郭子可能是從電視綜藝節目的模仿與反串秀開始。我與郭子的第一次接觸在1989年幼獅藝文中心的「燈光九秒請準備」舞台劇。主要演員有王柏森與郭子等人。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國語的音樂舞台劇,對於王柏森與郭子的現場演出十分驚艷,不過當時年紀小,感觸不多。 (題外話,我的無聊跨年夜是在把玩遙控器中渡過,其中在東部的跨年晚會看到王柏森有點恐怖的演出,著實嚇著。) 言歸正傳,在那場音樂劇之後,我就對這人的歌聲十分有興趣,於是陸續買了郭子幾張專輯。今天說的「關於離別」,收錄在1991年出版的「兒童樂園」。 這首歌的高音,絕對是華語男歌手的經典,郭子的高音不是像趙傳或信樂團的陽剛味,更比張信哲的清純多了更圓熟的技巧。他的轉音華麗但絕不花腔,他的唱法陰柔但絕不矯情。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舞台劇的影響,我在聽他的其他歌曲時,跟這首歌一樣,都彷彿在欣賞一齣音樂劇,他的曲風其實很多樣,也勇於嘗試。別被他在電視搞笑的樣子誤導了,郭子的音樂才華,不管是作曲、演唱,絕對值得一聽。只是,一般人在KTV裡千萬別輕易挑戰他的歌 :)。

0 Comments

換個人唱,也許會更好 – 戴佩妮「iPenny」

無恙前陣子問我,你覺得張懸唱歌怎麼樣?太后先前也跟我討論過孫燕姿的唱腔,我最近也還被同事們譏笑買了楊丞琳的專輯,再想到許久以前,放之跟我大力推薦Nana的歌。 然後我正在用力聽著戴佩妮的iPenny,突然覺得,歌聲這回事,真的很主觀,我周遭的朋友們對上面那些人的歌聲,都有非常兩極化的觀感。 因為這些討論,讓我這篇反覆思考修改了很多次。怎麼寫呢? 戴佩妮的聲音有一種神經質的特質,如果搭配她很特別常在曲子裡刻意拉長音的唱法,像淡水河邊裡"我很狼狽~的將我的臉偷偷收起了"、像單身潛逃裡"燒痛了我~們~就逃"、未知數裡的"眼看~喧鬧便成了荒蕪",營造一種很緊的情緒。這幾首歌,也是我在這張專輯比較欣賞的。除了演唱外,整張專輯裡,也覺得只有淡水河邊與單身潛逃兩首的的編曲鋪陳比較飽滿(後來發現這兩首都是吳慶隆編的),其他歌曲的樂聲部份似乎都躲在歌聲後頭,讓人聽後印象很弱。大約也因為混音把歌聲拉得非常前面,所以聽得壓迫感很大。壞心的我還卑劣地幻想是不是她對自己的聲音太自戀?而偏偏我覺得她的聲音表情並不好。 每個人的聲音都有適合的類型,而我也覺得聲音的表演就像戲劇一樣,有人天生只有一號表情像劉文聰(抱歉我忘了他本名),也有宜丑宜悲的大腕像李立群。有人的聲音表情千變萬化,演什麼像什麼,有人因為聲音特質影響了詮釋其他角色的空間(戴佩妮不是我覺得最糟的,有機會再討論一個經典)。在聽完戴佩妮專輯裡的一些歌曲,像掛在半夢半醒之間、一個人的行李,我的腦子浮現馬景濤在演YA歡樂偶像劇的感覺。(啊一個比喻得罪兩個人。)其實她很努力地突破,但是聽起來就是彆扭,也許假以時日,會更好。 而且可能因為這樣,專輯一開始給我的感覺就不好,連帶影響我在聽其他歌曲時的想法,就像上頭我說我腦子裡不免有些負面元素浮現,讓我覺得她的唱腔over express。 其實專輯裡很多歌詞都很不錯,原來以為生長在大馬可能在中文詞部份可能較薄弱,但事實上給了我許多驚喜,尤其是"窗外",我覺得是個佳作。 但若就整張專輯來看,如果換個人唱,也許會更好。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