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茹的「第三者」

第三者這首歌,收錄在梁靜茹的「美麗人生」專輯第三首。 自從李宗盛不太寫曲以後,他的詞反而比先前的歌更有韻味更有感覺。這首是其一。 你的話我曉得 無論你說得多麼溫和某一些難解的隔閡 把愛傷害了那多不值得 沒什麼好怪的 我已經乏力繼續拉扯沒有誰非愛誰不可 就算變心了也非罪不可赦 她只是最最無辜的第三者就算她消失此刻 告訴我能得回什麼呢責怪她又憑什麼呢 她只是無意闖入的第三者我們之間的困難 在她出現之前就有了雖然我憤怒 但是我明白的把過錯讓她去揹著 那是不對的 HEY 女孩你聽著 所有愛情都有競爭者我不妒忌你們快樂雖然我人生因此有曲折 他還是不錯的 我們的選擇不是巧合妳用青春大膽假設 我卻將失去活成一種獲得 這首歌的第一段,梁靜茹唱得極佳,我覺得也許是除了辛曉琪的領悟之外,讓人感覺最痛的一首。這要歸功於深刻的詞與梁靜茹柔弱、乏力的詮釋。但是,這首歌的 後半的編曲,卻讓這首歌的「痛感」大打折扣。加重了節奏,固然讓這首歌不至於整首過於單調沈悶,但那木吉他的節奏,實在也未免過於「振奮」。尤其是接近結 尾的部份,和聲、弦樂、節奏,簡直把歌聲都淹沒了。 編曲與作曲者是同一人,其實作曲者該慷慨點,交給其他人編,也許無法完全傳達曲的感覺,但也不至於毀掉一首那麼好的詞。

2 Comments

黃舒駿的「未央歌」

民國76年,我進入大學,參加了吉他社,吉他社照例會舉辦一場演唱會迎新。演唱會有高級組的學長姐表演,也找了些外校的學生交流。這年的特別來賓,是楊明煌帶著當時還在大氣系的學長黃舒駿一起彈唱當時尚未發行的第一張專輯的歌曲。 從那場演唱會後,所有吉他社學弟妹,不管學到第幾個和絃,都在彈著「未央歌」。 流行音樂,常需要一些當下最時興的元素趕上潮流,比如電子鼓剛出現時,不管抒情搖滾,全都來一段,比如電音技術出現時,不管中國娃娃還是大小天后,全都插一段。 但這些都很難成為雋永的作品。 流傳數十年的,像是Simon & Garfunkel,沒有華麗的編曲、沒有絢麗的舞步、更沒有亮麗的外貌。有的是對情感深刻反覆思量後,以文學為底真摯為輔而湧出的歌詞,有的是完美搭配著歌詞內容的音符,有的是台下十年工,台上(或錄音室)認真體會而發出的歌聲。 這首「未央歌」(或是黃舒駿其他更革命性的作品),能不能流傳數十年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與時下令人血脈賁張的流行音樂相比較,音樂創作這件事,似乎已經從本質上改變了。 不管是當年聽民歌的大學生,或是現在四五年級生,在聽到「未央歌」時,會有所謂的共鳴,因為創作者在創作時的確是寫出實際的感覺,並且利用歌詞的內容或歌 曲的旋律,真正牽動到聽眾的大腦中的某一個區域。(以下只是發牢騷:時下有太多太多流行歌曲,只是在摸索一段會大賣的幾個小節的旋律,然後拼湊上一些看似 歌詞其實只是堆疊一群空洞的文字的disposable song,而這也是大部分唱片公司的官方"政策",唱片公司及創作人洞悉現代人早已失去閱讀能力,所以歌詞這件事,一定是最末priority,現代人的 音樂的目的,大多用在手機答鈴,而不是在夜深人靜時的細心聆聽。)

0 Comments

自由

把iPod裡許久沒聽的李心潔的幾張專輯都聽過一遍,才發現以前怎麼都沒覺得她的歌似乎一點都不修飾她歌聲缺陷的部份。感覺非常粗。 然後聽最近的一張新專輯-丁噹的「離家出走」,發現了一首老歌翻唱「自由」。 這首歌是張震嶽作詞作曲,第一次出現是1998年初被收錄在李心潔的「Bye Bye童年」專輯。 1998年底張震嶽也在自己的「祕密基地」裡收了這首歌。 快10年後,丁噹也在她的第一張專輯放了這首。 這三個人,如果以歌聲來說,應該是丁噹的音質與演唱技巧最好。如果以詞曲作者應該最清楚歌曲本質來說,應該是張震嶽要最能掌握這首歌的精神與氣氛。 但是,我卻覺得這三個版本裡,李心潔的版本最好。何解? 首先,三版的編曲雖然不同,但都以rock為基調,速度也大同小異,大可撇開編曲造成的觀感差異。 先說張震嶽,明明這首歌名為「自由」,應該是釋然、應該是完全解脫束縛,但他卻唱得感覺很懶散很無奈很悶,感覺一點也不自由。 再說丁噹,這張專輯號稱做了四年,但我首先無法理解,這四年來這麼堅持要放這首舊歌,應該是對這首歌有獨到的喜愛或是詮釋。但我沒發現。Key定得怪,讓丁噹唱得輕鬆,歌的張力全失,感覺好像拿別人的音樂帶配唱。接近結尾的聽似即興的幾句,其實跟張震嶽的版本幾乎一樣。大概只有結尾的啦啦啦是新的。真失望。 李心潔的技巧僵硬、音域狹窄,扯直了嗓子,卻把這首歌的感覺很真實直接地表現出來。 尤其最近許多人看了星光大道的評審講評,美聲、技巧、音域似乎成為主流。但我卻覺得,並不是每個最好看的五官就能拼湊出最美的臉。

0 Comments

葉樹茵的「去聽美人魚唱歌」

1993年,一群人去KTV瘋時,大概都會點一首「愛是甜的」歡樂一番。郭子、方文琳、于冠華一堆當年波麗佳音的眾歌手們的大堆頭翻唱竹內瑪莉亞的作品。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版本。 但其實在葉樹茵的「去聽聽美人魚唱歌」專輯,已經有了她的獨唱版本。與合唱版有全然不同的感受。 這張專輯,一直是我十分喜愛的唱片。每次聆聽,都能讓心沈澱下來,仔仔細細品味每一首歌。葉樹茵的歌聲有種天生的哀怨表情,但她很仔細地很用心地唱出每一 個字,那個認真,讓哀怨不只是負面的情緒,反而有種沈靜的堅毅。她的仔細,仔細到Love is sweet的每個子音,都咬得非常清楚。第二首的「相簿」,讓我這不諳閩南語的人也能品味這個語言的美。 這張專輯裡我最喜歡的是「當愛讓我變成小丑」,葉樹茵的歌聲特色,在這首歌裡,表現得淋漓盡致。雖然編曲有點零散薄弱,但很棒的和聲編寫彌補了部份。用力推薦。 當年,李宗盛開了一個廣播節目,裡頭有個樂評單元。據我聽過的各集裡,這張專輯似乎是他唯一滿分好評的一張。連素來對歌手及製作嚴苛挑剃的李宗盛都對這張專輯大為讚賞,大家也該給葉樹茵更多鼓勵與支持。

0 Comments

楊丞琳的「遇上愛」

第一次聽到這張專輯裡的「慶祝」是在某個清早我把車開去車廠保養,坐在休息室裡聽到的。因為維修場區的空曠,除了歌曲的節拍與隱約的旋律以外,其實很難聽 出什麼。但是我能感受到車廠上上下下的師父學徒們,每個人似乎都因為這首歌,心情大好,腳步輕盈,衝勁十足,精神百倍。(後來聽到同事把"每串淚都會變珍 珠"唱成"每個人都會變成豬") 數日之後,我才知道這首歌是這位小女生唱的。但是到這時候,我看電視時還是分不清楚林依晨與楊丞琳,就更不用說我壓根不知道這已經是她第二張專輯了。(沒辦法,中年男子的生活頻寬有限,可愛小女生的資訊會被腦子直接濾掉。) 為了了解這首歌,還真的買了這張專輯。(這件事已經被當作笑柄不定時使用) 我猜想,楊丞琳在錄這張專輯應該沒有受太多苦,貼心的製作人收的歌,大多琅琅上口,挑戰不多。像是第一首甜心咒,音域似乎沒超過八度。不過這不代表這樣的歌就很好唱,如果平鋪直敘少了高低音的變化,應該很乾。所以得在編曲與聲音表情下點工夫。 嗯,我想戲劇的磨練,是讓這位小女孩的聲音除了可愛之外,有些不同的感覺。大部分對她的介紹都集中在快歌如慶祝與遇上愛,我卻想讓大家知道她的「可愛」與「左邊」這兩首慢歌。 「可愛」這首歌,讓她的外貌與這類可愛的女孩的感情麻煩巧妙地結合,概念不壞,不過我對這首歌有兩點意見,一、韻腳,太多句的結尾都是"愛",雖然順到了 韻腳,但不免讓人覺得敷衍了事不想多花點時間的作詞。二、bass,不知道是不是混音的人覺得大家聽流行音樂的耳機或喇叭都是沒低音的廉價品,在低音的處 理有點粗,如果EQ沒調好,bass很容易爆音。 「左邊」這首歌的詞也有些新意,敏感的戀愛中的小女生,對於心臟與右手間的實質距離,聯想到心理的空間,還不錯的。我對這首歌的意見在C段,似乎製作人也 覺得歌曲有些平淡,加了讓楊丞琳用力嘶吼的這段,不過,我覺得是個大大敗筆,我想,這段的音樂部份的意思到了,歌聲的部份我覺得楊丞琳可以放空過去,也就 夠了。 除了這些小缺點以外,我倒覺得這小妮子不只是賣弄可愛,其實算是認真地唱。製作人未來是可以對她有點信心,也許她的高音薄弱,不過沒有人規定優秀的歌手一定要音域寬廣。某些音樂發人深省,某些音樂療傷止痛,這個音樂讓人精神振作,也有它的價值囉。 拆解開來,這張專輯的各方面表現我覺得可能只有中下,但我還是蠻喜歡在清晨慢跑時聽這張專輯作為一天的開始,神清氣爽,有個振作的感覺。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