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e, Moose

Mike Mussina宣佈退休。 即便在Yankees待了8年,在我心裡,他還是Baltimore Orioles #35的Mike Mussina。 小時候老覺得美國職棒的打法很粗,加上爺爺的日式指導,所以大多看日職。直到1992年去了Baltimore,跟著學長一起看Orioles的比賽,那時對於Mussina在投球時一邊把身放側,一邊順勢縮肩低頭瞄向一壘跑壘員的姿勢就感到十分有趣,於是開始注意美職。 每次看棒球賽,總要對著身邊的孩子說。spitting is so bad! never do that like these people! 可是有兩個人你不用擔心,一位是鐵人Cal Ripken Jr.,一位就是Mike Mussina。這兩位,證明球場上也可以是個紳士。(啊真諷刺,Orioles#12的Roberto Alomar被記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那吐在裁判臉上的口水啊!) 而這兩位也都是讓我一直把Orioles當成home team的指標人物。 "穆西納擁有史丹佛經濟學學位,「紐約每日新聞」如此形容他,「每個與他交談的人,都不會忘記他來自史丹佛。」穆帥出了名的討厭笨問題,當媒體發問太愚蠢 時,他「酸人」也會不留情面。換個角度來看,懂得如何與穆西納相處的人,習慣在他身上得到最真實也最漂亮的答案,面對每一個認真的問題,他也會認真思索一 段時間,再慢慢傾吐他的答案,而不是虛應幾句。" (摘自聯合報) Reference links:…

0 Comments

我的棒球路

算不清楚了,到底有多少年沒踏進打擊區。差不多快十五年了吧,自從大學部學弟辦了一場與老骨頭友誼賽後,就再也沒碰棒球了。 其實昨天也不是真的打棒球,而是去打擊練習場玩。但小時記憶就一股腦湧出,雙腿有些無法控制的顫抖。 爺爺受日本教育,認為每個男孩都該會打野球,所以在6歲左右開始,就每天跟著哥哥傳接球。爺爺對基本動作要求甚嚴,所以雖然我們兄弟都無緣加入球隊,但都不算三腳貓。 現在看到中永和的狹小巷道,在我們兒時都是寬闊無比的球場。就算巷子不夠長,少個二壘也一點都不掃興。因為跟著哥哥和他的同學朋友,所以撿球當捕手這些苦差事通常都是我的。每天被球砸到手腳肚子都是家常便飯,也練就後來不怕觸身球的鐵骨。 中學時期在升學壓力下,就幾乎沒碰球了。一直到上大學,恰巧系上有位日本學長,讓我重拾手套球棒。幸田哲明君,如果你看到這blog,跟我連絡吧。 不過我的棒球魂命運仍然多舛,大一就結識了現太座大人。讓我無法每個星期六拋下她去練球,所以也就放棄了校隊,只能在系上勉強湊齊九人的老弱殘兵系隊裡混。 為何交女朋友與練球無法兼顧?這也是我昨天啞然失笑的原因。 在打擊練習場,不少人帶著打扮火辣的女朋友,這現象二十年未變。當年在學校時,也常有這情節。女朋友枯坐在場邊,而台大的棒球場邊是連棵遮蔭的樹都沒有,女朋友們不是揮汗如雨,就是要擔心別摔下欄杆掉進泥濘中,還不能分神以免漏鼓掌,如果看到男朋友出糗還得忍笑忍到內傷。通常在場邊一坐就是三四小時,對棒球癡迷的女孩比例又極低,所以大多數女朋友都算是勉為其難的捧場。 這是為何我不願因為自己的興趣而折磨女朋友,否則今天哪娶得到這賢妻。 往事一幕幕,但也明顯感受自己的反應力與揮棒速度都開始有點力不從心,歲月果然不饒人。

0 Comments

王建民搶走了觀眾?

總是有媒體或是球團抱怨王建民搶走了中華職棒的觀眾 也對也不對王建民頂多每四五天才出賽一場一個愛看球賽的人不可能甘於這樣的頻率的 以一個棒球賽觀眾的角度來看是王建民讓觀眾的眼界開了因為大聯盟讓觀眾看到了什麼是"有水準"的球賽什麼樣的球賽值得觀眾期待值得花錢(不管是門票錢或是周邊商品錢) 長年以來台灣民眾的鎖國心態讓中華職棒養了一堆盲目的球迷他們以為他們心目中的棒球偶像球技高超無與倫比國際賽輸了?球季漫長兵疲馬困各種阿Q自我安慰 終於大聯盟的水準讓這些不思長進的球團教練球員在球迷眼裡全都大現形你終於知道那些每次接球跌跌撞撞下盤不穩傳球時搖頭晃腦的游擊手那些揮棒時手肘彎曲或像劈柴的強棒那些側身撈球怕球吻還自以為高級動作的三壘手那些美技撲球其實是判斷夠爛的外野手都是以為觀眾都不看外國球賽的故步自封心態養成的 連基本動作都不紮實的球員球賽要怎麼精彩呢?不精彩的球賽還怎麼好意思怪別人搶走了觀眾? 看看日本職棒自從野茂英雄打開日本觀眾的視野後成為日本國球已數十年的觀眾也逐步流失全球化的趨勢別以為中華職棒逃得掉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