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附近有兩所國中,其實我們對對方學校一點也不了解,更不認識對方學校的學生。但每每聽到兩校學生有衝突時,就能看到一些同學的同仇敵愾。不必了解事情因果,不用知道誰對誰錯,總之就是挺自己人。
現在回想小孩單純得好笑,但又發現社會上許多年紀一大把,頗有名聲地位的人,還是像那些中二的小孩一樣瞎挺。對一個人的評價,不看他們做了什麼好事或壞事,只看他們哪個大學畢業。同校的,一定是好的。就像記者訪問兇手的媽媽:「不可能的,我兒子最乖,他不可能是壞人的。」
瞎挺
小時候家附近有兩所國中,其實我們對對方學校一點也不了解,更不認識對方學校的學生。但每每聽到兩校學生有衝突時,就能看到一些同學的同仇敵愾。不必了解事情因果,不用知道誰對誰錯,總之就是挺自己人。
現在回想小孩單純得好笑,但又發現社會上許多年紀一大把,頗有名聲地位的人,還是像那些中二的小孩一樣瞎挺。對一個人的評價,不看他們做了什麼好事或壞事,只看他們哪個大學畢業。同校的,一定是好的。就像記者訪問兇手的媽媽:「不可能的,我兒子最乖,他不可能是壞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