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不等同於封閉 – 陳建年「東清村三號」

曾經有人問我,什麼樣的音樂讓你落淚?我想了很久,有許多張專輯讓我眼眶泛濕,但是有幾次,卻是讓我的眼淚潰堤不止。那幾次都是看原住民小朋友的歌舞表演。 我自己到現在還是搞不清楚,在九族文化村看一些年輕人穿著原住民服飾彈唱,我沒有感覺。看一些地下音樂的原住民團的表演,我沒有感覺。但是如果是小朋友,我就舉雙手投降了。 許多打著"本土"色彩的音樂,其實或多或少都參雜許多"雜念"。就說遊樂區的那群年輕人吧,彈彈唱唱跳跳的不過是賺取這群都市俗的錢圖個溫飽,所以音樂是 沒有內容的現成歌或是平地人愛聽的那些歌。我們其實在糟蹋老天賜予他們天賦的嗓音。還有更多所謂的本土音樂,是基於排華的動機,是基於政治的忿恨。 當然這些歌有他們的市場性或理想性,我不是要否定他們的存在。我只是要說,"本土"不一定要那卡西或演歌,不一定要用台語,不一定要那路彎咿呀吶呀,不一定要牽拖到"土地、母親、咱的...",更不一定是憤怒或悲情。 陳建年夠悶的,他雖然拿了金曲獎,但還是在做警察而不是巨星,更慘的是還被調到蘭嶼去。他的生活圈也夠小而乏味的,每天看到的都是海、魚跟山豬。他的工作 也絕不精彩快樂,警察處理的大都不會是好事吧。他做音樂的傢俬也夠窮酸了,一個不到兩千圓的麥克風,一台notebook,警察宿舍就是錄音室。可是他卻 能創作出那麼多樣精彩的"本土音樂"。 陳建年不因為他的原住民身分而堅持以母語創作,也不因為是原住民而使用刻板印象中的原住民民謠旋律,更不因為他受了政策性的獎勵而在音樂裡加料添醋。他的本土不來自於種族意識,不來自於政治立場,不來自於形而上的表徵(服飾、腔調、編曲、樂器),而是單純的音樂。 整張專輯裡只有一首「想你一切都好」是演唱曲,可是整張專輯卻能讓你放鬆躺下,想像著海港漁村的每個畫面,就像看到嚼著檳榔赤著腳對你傻笑的漁民,就像在 睜不開眼的烈日下看到翩翩起舞的珠光鳳蝶。最讓我覺得快樂的,是陳建年在海邊對著孩子們用原住民腔喊著「要去釣魚嗎?那邊有很多魚喔!」,然後是他的怪笑 聲,每次聽到這都讓我也很想跟著他一起哈哈哈。 就算沒有千萬設備的樂器與錄音室,就算沒有錙銖必較的彈奏編曲混音,還是能完全感受到陳建年的音樂。 去年九月陳建年告別了東清村調回台東市。但我們有這張東清村三號讓我們能覺得好像一直待在蘭嶼的感覺。

0 Comments

官老爺們拜託別鬧了

教部出怪招 學生簽約不自殺2007/03/15【聯合報/記者肇瑩如、薛荷玉/澎湖縣—台北連線報導】 教育部最近發函各縣市,要求國中小學老師找出有自殺傾向的學生,要學生簽「不自殺約定書」,還發下評量表,要老師了解學生「會用何種方式自殺?」「打算何時自殺?」輔導老師抱怨說,教育部把老師當成「算命仙」了.... 教育部的官老爺們,你們是真的不懂還是要搞笑?你們是在辦公室裡坐久了,腦滿腸肥到腦細胞都被脂肪取代了?還是在辦公室裡坐得閒到發慌想找點樂子? 你們到底有沒有想要真正去了解"自殺"這件事,(難道你們都以為你們就像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一樣自以為包山包海什麼都懂?)你們有沒有想要真正去了解"學生"的困境在哪裡?你們以為自殺的解方就會在你們的辦公室裡靈光一現地出現於是拯救這些自殺的生靈? 笨也要笨得有點程度。我相信看到這則新聞的人十之八九都嗤之以鼻,難道教育部的人都是如此有著與眾不同的讀到見解? 想自殺的人,連親情都可以不要了,他會在意這紙合約?如果孩子們已經學會為"簽合約"這件事產生責任感,何以民法刑法皆不接受未成年人的簽署文件? 啊... 我知道了!你們一定是犧牲小我,讓我們臭罵你們,轉移那三隻小豬、部長信箱髒話回函、神經錯亂的十二年國教這些新聞的注意力吧。真是用心良苦,佩服佩服。

0 Comments